本港連日新增多宗輸入個案,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於電台節目中稱,他已向政府建議實施「疫苗護照」,並指最佳推行時機是3月,然後市民於5月打齊3針,7月就可與部分低風險地區通關。袁國勇又說,屆時市民「唔可以再話無打針就返工返學」。
疫情爆發至今近兩年,袁國勇指市民遇上抗疫疲勞,推行疫苗護照是可以令本港重開邊境的唯一方法。他又以新加坡的防疫措施為例,「總之叫咗你打針,你唔肯打針就照開邊境,如果你唔打針,對唔住真係物競天擇,你係要過身。」 袁亦認為以色列的疫苗護照措施做得「最好」,可以提高接種率,「如果唔係已經打針、曾經染病、或者做過檢測,就唔可以坐公共交通工具、去食肆」。
而袁國勇與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、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,今日亦在《明報》撰文大談防疫措施。他們認為,現時本港實際僅64%人接種第一針,可參考外國經驗,以疫苗通行證或同類政策,容許已接種者出入不同場地,認為是眾多措施中較廣泛接納及易於執行,惟需與業界溝通並解決細節問題,同時提供放寬防疫限制等誘因,可按現時D類食肆措施再調整。
專家稱,當群體達至99%免疫及完成3針接種、建立抗疫韌性後,病毒殺傷力大減,屆時香港就具備足夠條件邁向全面安全有序開放。時間需定於冬季前,並預算最少兩個月之「後疫苗浪」過渡期,故7月前為合理界線。文章又以與新加坡相若的接種率推斷,若用750萬人口為基數,香港的「後疫苗浪」死亡人數之或會在1,000左右或以上,未接種疫苗的長者佔最多。